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群龙劲舞产业兴——来自北林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报告(上)
http://suihua.dbw.cn   2005-04-15 10:11:25
 

    产业化经营,北林区经济大放异彩。

    2004年,借中央1号文件惠农政策的春风,北林区委、区政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强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战略,优质化开发育强产业龙头,标准化生产提升基地质量和规模,市场化运作放大品牌影响力,区域经济步入协调发展的业态。

    2004年,北林区农业总产值实现26.3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18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1%和13%。

    六河九岸,产业化经济发展渐成强潮,水稻、大豆、马铃薯、亚麻、畜禽等几大主导产业日渐壮大规模,效益凸现,已成龙型发展态势。

    群龙劲舞,产业勃兴。

    如今,北林区已形成黑龙粉米、双河米业、金龙油脂、东兴乳业、鸿发薯业、大众肉联、东兴雪国、金龙肉类加工、友嘉麻纺等规模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30多家,加上乡镇级产业龙头,带起一股股产业开发旋风。产业龙头一年粉碎水稻35万吨,吃掉大豆6万吨,磨细马铃薯4万吨,吞吐大鹅120万只,肉鸡400万只,肉牛、生猪一天就转化500多头。

    龙头企业,“食量”大得惊人。

    依托优质农产品资源基地,北林区大打引联上项目战役。优势资源与优惠政策、优良投资环境嫁接生成发展工业的强势,项目在提速建设中强壮了工业躯体,激活了产业链条。

    大豆飘香,吸引了佳地、金龙、天阳等大企业集团纷纷落户北林,拉长了产品开发链条,金灿灿的大豆油里和白闪闪的低温白豆片中流淌出黄金白银。如今,北林大豆加工产品达到10余个系列,由传统的大豆油、豆粕向大豆分离蛋白、异黄酮、皂甙等高附加值营养产品延伸。2000年,高科技民营企业佳地集团开始生产大豆皂甙冲剂,产品一投放市场就在京、津、沪、豫等地供不应求。去年佳地集团又投资32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年生产能力达到150吨,今年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2亿元。

    水稻丰收,香米更香人。双河米业和苗氏香米是北林区水稻加工“老班底”,如今更添阜康米业和亚泰精洁米等新宠,全区水稻精深系列加工企业已由2000年的26家增至75家,年加工3万吨以上的规模企业就增加5家。秦家镇嘉香米业引进研发“锉脚北特”、“815—1”等新品种稻米,品质与泰国大米相近,香味浓郁,食之香沁脾胃,颇受消费者欢迎,虽每公斤高出普通大米0.4元,但苗氏香米仍“香”销市场。

    风催牛猪“跑”市场,鹅鸡产业正育壮。南京雨润集团来了,收购赛利公司组建了年加工200万头生猪的大众肉联有限公司,投资1亿多元进行扩建。去年底大众肉联已开始生产,一期工程已达到加工80万头生猪的生产能力,肉牛加工生产线正式启动。东兴雪国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是北林区大鹅产业龙头,2003年被市政府批准为鹅禽定点屠宰厂,有孵化、屠宰、冷冻等加工生产线4条,每小时可加工1800只,年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只,成为拉动北林区农村大鹅饲养发展的“车头”。金龙肉类加工有限公司从肉鸡屠宰起步,去年又投资3000万元扩大加工规模,年可分割加工肉鸡400万只,今年5月份可投产。金龙在做强企业的前提下正筹划运作“正大模式”,即建设自己的养殖基地、饲料加工厂、加工车间、冷藏运输、市场销售一条龙运作模式,提高质量,效益提速,带动农民增收。

    龙头壮,产业兴。北林区产业化经营战略给工业经济注入了新血液,给农村经济增加了新支点。去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3亿元,增长40%;资源加工型企业占新建项目的97%,食品、纺织两大主导产业形成群体发育态势,成为财政增收的支柱产业。据介绍,农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三四万户,户均增收1000多元。龙头企业育强做大,也给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就业平台。据粗略统计,去年就有四五千名农民跳离土地不离乡,实现稳定就业,月均收入四五百元。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张庆勇
 相 关 新 闻:
    专 题 推 荐
·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举报电话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报道
·贯彻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推动社会发展
·难忘2008
·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图片展
·从绥化走出的将军
·第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中国(兰西)亚麻文化旅游节
    图 片 新 闻
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
“春之声”民族音乐会
   绥 化 论 坛
更多>>
 
   绥化外宣品展示
新绥化欢迎您
     绥化似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璀璨明珠。
绥化自然情况
     绥化于1862年开发设镇。
工业前途似锦
     绥化市工业经济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