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北林春暖事事新
http://suihua.dbw.cn   2005-04-08 09:31:25
 

    2005年,北林区积极发展绿色标准化生产,将农民耕地作为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发展订单农业。在农村,涌现出广积农家肥、集约化育“商品秧”、乡村科技能人争当“田保姆”的新现象。这几招儿有效地化解了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

    广积农肥降成本

    区里认识到这次农资涨价主要是以无机肥料为主,涨幅达到20%至30%,农民的目光必然转向既经济又实惠的农家肥。于是北林区因势利导,扩大绿色产业规模。今年全区经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面积可望突破200万亩,这个数据是去年全区认证面积的5倍。为了扩大有机肥源,北林区以普养为基础发展畜牧业,扩大猪、鹅的养殖规模,增加肉鸡、蛋鸡的饲养量,实现肉牛生产稳中有升。

    在标准化生产中,今年特别突出一个“节”字,在节肥上,目前北林区测土施肥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0%;在节水上,旱田喷灌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棚室微灌、滴灌发展到12万平方米;在节地上,重点推广玉米套种芸豆。

    集约育苗双赢利

    在北林区北林办事处九三管理区特种蔬菜种植园区科技示范户孟祥仁的棚室,只见蕃茄、黄瓜等秧苗在通透的阳光照射下吐着新绿,茁壮成长。作为园区蔬菜种植科技能人,孟祥仁有着20多年的种菜经验,他承担为周边远近各乡镇100多户蔬菜种植户工厂化集中育苗的任务,繁育了两个温室近2000平方米的“迷你黄瓜”、“绿宝石”蕃茄等特色品种蔬菜“商品秧”,从1月20日播种到现在已有大批秧苗移到种植户那里,4月10日即可定植,5月1日前后人们就可以吃到地产的特色黄瓜和蕃茄了。孟祥仁对笔者说:“这种工厂化集中育苗,比种植户一家一户的育苗节省了生产各环节的投入和不必要的浪费,形成了农业专业化分工和协作,通过专业化科技育苗,不但能保证秧苗质量,而且能产生规模效应,对产需双方都是赢利账。

    “田保姆”电话解疑难

    来到北林区秦家镇民兴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5座崭新的水稻育秧棚室,那是村水稻科技种田大户张悦采用双膜覆盖、单株摆叉育苗技术为近20户水稻种植户代育代繁秧苗的工厂化育苗车间。张悦是远近闻名的水稻种植能手,去冬今春请他去当“田保姆”的人很多。于是,张悦在家安了一部电话,在家解答农民们关于水稻生产从育苗到收获中遇到的问题,成为他们全程全天候的“田保姆”。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张庆勇
 相 关 新 闻:
    专 题 推 荐
·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举报电话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报道
·贯彻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推动社会发展
·难忘2008
·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图片展
·从绥化走出的将军
·第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中国(兰西)亚麻文化旅游节
    图 片 新 闻
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
“春之声”民族音乐会
   绥 化 论 坛
更多>>
 
   绥化外宣品展示
新绥化欢迎您
     绥化似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璀璨明珠。
绥化自然情况
     绥化于1862年开发设镇。
工业前途似锦
     绥化市工业经济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