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3月14日电几年来,明水县绿化荒沟760条,营造水保林15.8万亩,治理小流域35处,使坡耕地每年减少径流32%,泥沙流失量减少17.4%,空气温度增加8.5%,蒸发量减少15.2%。
这个县共有大的流域49处,侵蚀沟2200条,水土流失面积229万亩,占全县面积的66%,每年跑土近500万立方米,跑土中的养分折合化肥约10.7万标吨,是全县年实施公肥量的两倍。为此,他们近几年确定了适合明水县实际的治理模式,即岗脊造林栽树,坡腰梯田围住,山腰乔灌缓冲,二肋横垄保护,沟道修池筑缓流,水平槽蓄水保坡。这样使小流域从上到下布设了7道防线,12项治理措施,形成了梯级综合防治体系,建立了粮、林、果、禽、鱼、稻的立体开发型生态农业模式。明水县采取农户承包治理聚拢资金,从治理产生的效益中按一定比例返还资金,用足用好劳动积累工,以劳代赈资金,把一些低息、贴息贷款和周转金用于小流域治理,增加资金。村集体以苗木顶资、补充资金等办法,建立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机制,真正形成了全社会搞治理的良好态势。4年来,平均每年投资450万元,投入劳动积累工400万个。通过开发治理,在坡耕地和山坡植树、种草,在流域内开发养鱼水面养鸭、鹅,下游开发水稻,年均增值3000多万元。治理后的小流域成了良好的生态区、高效的经济区、综合的经营区、秀美的风景区,真正实现了治一条流域,绿一片大地,保一方水土,活一处经济的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