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王桂荣:燃烧的晚霞
http://suihua.dbw.cn   2005-03-10 10:30:36
 

    兰西县榆林镇和康荣乡交界距公路50米处,21400平方米的土地上坐落着一栋三层办公楼和40间厂房,这就是全国唯一一家农村社会福利工厂——安置下岗职工、残疾职工120人,年生产总值300万元的兰西县榆林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总经理兼福利厂厂长叫王桂荣。8年前,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把“二次创业”的坐标定位在这里,描绘着激情燃烧的桑榆晚年。

    1995年8月,60岁的王桂荣从兰西县社会福利工厂党支部书记、厂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她只在家待了几天就再也待不下去了,“我要到农村办企业,搞二次创业。”

    王桂荣说干就干,她把厂址选在了榆林镇与康荣乡的交界处,她说:“这里不仅交通便利,还能辐射两个乡的残疾人和贫困户来就业。”几经张罗,她筹到了30万元资金,进了设备,建了厂房。可购买原材料的资金又成了一大难题,她找儿子、女儿借了6000多元钱,家里仅有的4万元存款也拿了出来,可还不够。她急了,背着家人把住房给卖了。经过艰辛努力,企业于1996年初正式投入生产。生产没几天,就揽来了200万套救灾被服的活,她带领工人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也为企业赢得了开门红。

    建厂8年多的时间里,企业先后录用了32名下岗职工、24名残疾人员和64名当地贫困农民。王桂荣把他们当亲人一样,给他们爱的温暖和生活上的帮助。她建起了职工食堂,每天中午职工只要花上一元钱,就能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同时还盖起了宿舍,办起了活动室,买了乒乓球案子、健身器械等体育用品,又花7万元为城里职工买了通勤车。去年夏天她又拿出2万元带领全体职工外出旅游,秋季又给职工分秋菜,逢年过节她都把生活用品送到职工家中,无论企业资金多么紧张,她都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及时为职工发工资,许多残疾职工都亲切地称她为“妈妈”。

    榆林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门口悬挂着这样一副巨大对联:上为党政分忧,下为民众解愁。这既是王桂荣办企业时对社会的郑重承诺,也是她办企业的动力。几年来,她先后出资6000元为林荣村小学换了铁皮房盖,送去了价值4000余元的学习用品,为榆林镇敬老院、县聋哑学校送去了140套被褥以及80套毛毯,逢年过节她都会带些慰问品看望这些老人和孩子。1998年抗洪救灾,她把当选全国劳模后组织上奖给她的5000元钱又捐给了灾区群众。为了解决残疾人的婚姻大事,她破例宣布3条规定:1、为残疾职工介绍对象成功后,奖励人民币200元;2、介绍的对象没有工作,公司负责安排工作;3、双方结婚有困难的,公司先垫付资金,现在已有七八位残疾职工找到了知音。“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王桂荣身上,我们看到一片晚霞,像火一样正在熊熊燃烧。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张庆勇
 相 关 新 闻:
    专 题 推 荐
·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举报电话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报道
·贯彻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推动社会发展
·难忘2008
·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图片展
·从绥化走出的将军
·第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中国(兰西)亚麻文化旅游节
    图 片 新 闻
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
“春之声”民族音乐会
   绥 化 论 坛
更多>>
 
   绥化外宣品展示
新绥化欢迎您
     绥化似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璀璨明珠。
绥化自然情况
     绥化于1862年开发设镇。
工业前途似锦
     绥化市工业经济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