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绥化大地,厚厚的白雪下,一种新的希望正在孕育。
2月27日,在望奎县莲花镇宽五西村林场,村党支部书记佘树德时而深情地望着20年前他和乡亲们共同栽下的松林,时而指着西大沟整齐的幼树林告诉记者,去年,宽五西的林地又长大300亩。远远望去,这排排树林如哨兵,在雪野里站立着,不禁让人眼前掠过一片片新绿。
是啊,在老佘眼里,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他觉得,党只有像这树木一样,深深地植根于群众的土壤之中,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永远根深叶茂。
1984年,佘树德受命于危难之中,就任“老大难”宽五西村党支部书记。20年来,他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的利益,艰苦奋斗,两袖清风,带领乡亲们在荒沟里造出3000亩茫茫林海,把这个当年的“空壳村”变成了望奎县首富村,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1000多万元。2004年人均收入实现2960元,在生产生活中,村民们还享受着许多优惠待遇。
在这个村,村民可享受免交学杂费等“七免”待遇,享受种肥价格等多种优惠,盖房可得到村里低息贷款,考上大中专的学生可得3000元不等的奖金,“五保户”和70岁以上的老人可拿到养老金……
用佘树德的话说,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要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要千方百计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群众富了,集体强壮了,才能更好地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面对吴文有被大火吞噬的家产,佘树德送去了比大火更热的关怀;面对孤寡老人,佘树德送上了超出儿女的爱……黑龙江大学学生郭志刚在入党申请书上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村的党支部书记佘树德让我这辈子忘不了,从他身上我认识了党。他平凡而伟大,普通而高尚,我加入党组织,就是想要做他那样的人,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和照顾别人……”
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字字都是佘树德这个党支部书记实际行动的真实写照。当小志刚爸爸病倒、母亲病重、他即将恋恋不舍地告别校园时,是佘树德帮助这个重灾之家战胜了所有的困难,让郭志刚跨入大学校门,从小就知道了什么是共产党员。
让农民富起来,佘树德带领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带头种植经济作物月苋草,后又发展万寿菊、黄麻子土豆等,改变了粮食一口咬的种植结构,农民收入一增再增。如今宽五西又为省农科院建设3300亩的大豆种子基地,使大豆真正变成了“金豆”。黄牛、生猪饲养量持续攀升,种养结构日趋合理。庄户人的日子红红火火,节节升高……
2004年,在老佘的争取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宽五西打了两眼深水井,成立了农机合作社,拥有了6台大型拖拉机,26台套农机具。今年,将铺装3公里白色路面,村民吃上自来水,看上有线电视……
佘树德,用对党的忠诚和对群众的热爱,让宽五西人的心里亮亮堂堂,生活有滋有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