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2月1日电我市从2001年开始实施的国家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凸显魅力。项目共建成优质大豆基地97万亩、原种基地2400亩、良种繁育基地12万亩。累计完成投资10582万元,占国家批复投资计划的101.5%。
这个项目主要分布在海伦、庆安、望奎、绥棱、明水、青冈和北林7个县(市)区。4年来,项目区共打机电井455眼,购置大型拖拉机45台、喷灌设备135套、联合收割机和综合整地机等配套农机具623台、发电机组48台(套),架设高低压线路59.4公里,新建品质检测中心500平方米、植保监测站1500平方米,新增灌溉面积9.1万亩。除收割、农药喷洒外,其他田间生产环节全部实施机械化作业,为稳步提高大豆生产能力和大豆品质奠定了基础。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推广应用了“黑农35”、“黑农17”等优良品种和“垄三栽培”、“兴福模式”等先进栽培模式,采用集中连片、三区三年轮作制度,保证了大豆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优质化。同时,培育和壮大了“松北王”、“五一”等知名品牌。去年,项目区优质大豆总产达到6468万公斤,高蛋白、高脂肪大豆平均亩产达到201公斤和199.4公斤,分别比非项目区亩均增产40.8公斤和45公斤;蛋白和脂肪含量达到43.6%和22%,分别比非项目区提高3.6个和3个百分点。项目区大豆单产、总产、品质的提高,增加了农民收入。去年,项目区大豆增收3046万元,人均增收236元。
依托东北农大、省农科院和绥化农科所3个科研单位,4年来,我市共投入资金3200万元,新建大豆育种改良等5个实验室1000平方米,改造实验室1000平方米,购置实验仪器设备100多台(套),具备了基因克隆和基因操作能力,实现了由定性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飞跃,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共育成“绥农18”、“黑农44”等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10余个,繁育大豆原原种5300公斤、原种26.4万公斤、良种1320万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