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月26日电税费改革后,特别是国家“一免两补”政策出台后,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纠纷十分突出。绥棱县及时开展了“清地源、清合同、清户籍”土地三清工作,化解土地纠纷。到目前,全县共清查承包田以外的村集体管理的土地10.6万亩,清理承包合同8851份,筹措资金580万元,收回土地2.8万亩,为1085户4253口人补地2.4万亩。
解决土地纠纷的核心是落实地源。针对这个实际,县委、县政府在保持农民承包田稳定的前提下,对由村集体管理的机动地、预留地、开荒地等土地资源进行了全面清查,千方百计保证地源需求。他们从丈量土地入手,清理账外地。组成县、乡、村联合工作队,并吸收村民代表参加,对农民承包田以外的村集体管理的机动地、预留地、开荒地等土地资源逐地块进行丈量。全县共清查出账外地1.1万亩。他们还从清理合同入手,清收不合理发包地。主要是对发包期过长、价格偏低、地账不符、群众意见较大的预留地、机动地、开荒地,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全面收回。对顶着不退、仗权包地、设置各种障碍的干部和农户,由县纪委牵头,成立由公、检、法、司等部门参加的专案组,区别不同情况,依法收回土地,处理不廉洁问题和个人。克音河乡农民李明友,在其子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仗权以低价将实际320亩的林地、荒地按180亩承包到手,而且承包期一签就是15年。在详细调查取证、多次做思想工作未果的情况下,依法废止了合同,撤销了其子的党支部书记职务。目前,全县共废止合同、收回不合理发包土地1.7万亩。同时,他们从排查户籍入手,清查要地群众按政策是否应得承包地。主要是以二轮土地承包时确定参与分地人口为界定,清查户在人不在人口的户籍状况、生死情况及现居住地是否得到承包地。经过对7个省120个县的调查核实,共清查出已在外分得土地的农户215户,涉及土地4305亩,使这起土地纠纷直接得到了解决。
针对二轮土地承包后,特别是2000年村级债务化解后,村里没有多少收入来源的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积极想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为化解土地纠纷提供资金支持。他们将收回的机动地重新竞价发包。对收回的不合理承包的机动地,除用于补给要地群众的部分外,全部按照现行市场价格公开竞价发包。对不合理承包土地的乡村干部,在要求他们限期退地的同时,还要求他们发扬风格,暂缓退回承包费。对那些用往来存款承包机动地的,承包费一律退回往来账,做抵顶处理。要地户中,在村集体欠各种款项而且确有偿还能力的,必须缴清欠款后才有资格要地补地。通过出租出赁闲置厂房设备,以及对渔塘、荒山、荒坡等公开进行竞价发包,挖掘村级收入潜力。对小额的、零星的承包费,组织乡村采取向干部借款、向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