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唱响加快发展主题歌--二00四年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工作综述
http://suihua.dbw.cn   2005-02-01 11:38:28
 

  2004年我市宣传思想战线工作大事多、喜事多。频频闪现的亮点,如同寒地黑土地带上一曲曲悠扬的旋律,唱出了深情,谱出了新曲,奏出了强音。

  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以狠抓大事大项推进落实为牵动,坚持“三贴近”原则,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行开拓创新之举,大兴推进落实之风,扎扎实实地开展“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工作,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市委书记胡世英先后三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关注未成年人,并在全市农村开展了“三个一”活动;“五户”建设不断谱写文明新曲;寒地黑土特色文化精品展在省城刮起黑土文化劲风,引起全省的重视和关注;“新绥化建设论坛”擎起理论大旗;新闻舆论唱响主旋律,宣传报道质量全面提升;广场文化大戏连台,温暖了2004春夏秋;首届社代会、文代会、作代会成功召开,写下了浓重一笔,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今年1月12日,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再传喜讯:市委宣传部荣获“2004年度黑龙江省宣传系统‘创优争先’活动”先进宣传部,并获得了“五连冠”,为2004年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新绥化建设论坛”搭起理论平台

  去年5月14日,以“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项目”为主题的“新绥化建设论坛”在绥化移动大厦隆重开幕,市委学习中心组成员、市级几大班子领导、市直各部门负责人及部分理论工作者齐聚一堂,研讨理论,拓展视野,共谋发展大计。

  这是一件在我市开创理论先河的大事。序幕拉开后,围绕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产业化等问题先后举办四期论坛,参加论坛的人员既有市级领导、专家、学者,也有普通党员干部;研究的问题都是事关绥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市委、市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同时,还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围绕建设哈尔滨都市圈副中心城市、推进项目开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入实施“六个规模推进,加快项目开发建设”上统一了思想和认识,有效地解决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的问题。同时,市委学习中心组先后进行了7次集中学习,各县(市)委、市直党委学习中心组共计集中学习近700次。市委宣传部组织理论骨干送党课下基层,各县(市)区组织宣讲团深入到企业、乡村宣讲千余次,使各级领导干部及群众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并撰写了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

  “五户”建设谱写文明新曲

  “五户”建设,是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创举。去年12月21日,省委副书记刘东辉同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启文同志在我市调研时,对这一做法予以充分肯定。

  “五户”即理论学习中心户、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户、文体活动中心户、精神文明创建中心户和小康建设中心户。它是针对农村改革的新形势,着眼解决农村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深层次问题而提出来的。市委先后召开3次专项会议重点推进,使全市各类中心户已达1万户。这些中心户,在组织左邻右舍学习理论政策、解疑释惑、开展文体活动,引导身边群众致富奔小康上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五户”建设,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愿望,在群众中培养了一支不走的可亲、可敬、可学的工作队,强化了党在基层的宣传思想工作,开辟了一条把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到基层农户的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

  “五户”的推行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有效对接,它如春风细雨,滋润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心田。

  “寒地黑土特色文化精品展”获得如潮好评

  去年9月23日至29日,绥化市在省图书馆展览大厅举办了“寒地黑土”特色文化精品展,展出作品共计6大类1037件,其中绘画129件、书法50件、摄影40件、民间美术117件、民间工艺品601件、文学作品100部。省委副书记刘东辉、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吕厚民等领导、省部委办厅(局)领导及各界嘉宾5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这是一次尝试,也是一个创新,在省城刮起了一股寒地黑土文化的劲风。省城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大中专院校的师生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英国等国的友人5000多人次参观了展览。仅省直部门就来了81个,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参观者对各类艺术作品赞赏有加,好评如潮。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启文在观展后欣然提笔写下“寒地生彩,特色出才,寒特融汇,才彩辉煌”的题词。

  在展出期间,我市还在省城举办了寒地黑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参会理论专家对我市寒地黑土特色文化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广场文化”走过春夏秋

  在绥化,广场文化已经成为市民百姓一道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大餐。

  2004,广场文化温暖了春夏秋,成为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

  去年,在春节联欢晚会、艺术花灯展览、全市秧歌表演和城乡秧歌大赛、迎春书画展、第四届风筝大赛、“百花迎春”文艺晚会之后,于5月份正式启动了以庆祝建国55周年和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为主题的“放歌新绥化”广场文化展演活动,到“十一”结束。每月举办一次大型演出活动,每半月举办一次中型演出活动。市本级举办了《相约红五月》等28个专场。全市共演出186场次,参加演出的演职员1600多人次,观众200多万人次。

  新闻宣传唱响主旋律

  2004年,我市舆论宣传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特别是项目开发建设,唱出了主旋律,唱出了最强音。

  在市本级宣传上,先后制定了近30个紧跟市委、市政府工作思路的新闻报道方案,召开新闻协调会、通气会80多次,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召开哈洽会宣传、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等新闻发布会4个,组织市本级新闻媒体采取专题报道、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和媒体讨论等各种形式,开展了40多次大型新闻宣传报道战役。

  对上报道成果显著。年初以来,先后邀请和接待了国家和省级40多家主要新闻单位300多人次的编辑和记者,来绥化或参加我市在域外举办的经贸、文化等活动,围绕我市重点宣传题目进行多批次、大容量的专访和报道,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社《新华内参》、人民日报社《情况反映》、《中国日报》、香港《大公报》、《黑龙江日报》等国家和省级,以及境外媒体及内参类情况反映上发稿1600多篇,成功地举办了“走进新绥化新闻采访周”活动,展示了新绥化新形象,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了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人心工程”温暖人心

  “人心工程”似明媚的阳光,温暖着群众的心。

  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一帮一”扶贫解困、“三下乡”、“四进社区”、“百城万店无假货”、“西部开发助学”等活动,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在“三下乡”活动中,省委副书记刘东辉,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启文率领省委宣传部等14个部门,在兰西县榆林镇举行了捐赠仪式。全市共为农村赠送图书4万多册,送戏1000多场,送电影4万多场,培训农民文化骨干1万多人次,巩固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近1000个;举办科技大集41场,送科技录像带2万多盘,送科技资料100多万份,举办科技培训班3000多期,培训农民81万人。

  “特色文化”特色纷呈

  去年12月19日,在毛泽东诞辰111周年纪念活动当天,由我市剪纸作者创作的长14米,题为《开国领袖毛泽东》的111幅毛泽东头像剪纸作品长卷在人民大会堂展出。

  在去年末举办的黑龙江省“金色田野”农民艺术节青年歌手和新编秧歌大赛上,我市有9名选手获奖。其中有两名选手获金奖。

  海伦市人民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二人转《黑土情》在全省“群星奖”大赛上荣获四项大奖。在去年全国第十届美展上,我市的刘欣、刘文华、吴冰、郑生路的作品入选,是各市地参选作品最多的。

  不久前,望奎县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全国“诗词之县”称号。

  一桩桩,一件件,展示我市特色文化激情飞扬的风采。

  去年以来,全市共生产地方戏、小品84台;声乐、器乐类节目100多个;绘画、剪纸、摄影、手工艺品等近千幅(件);出版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16部。

  海伦市成立了海伦剪纸艺术开发公司,并注册了国家级商标。现已与省旅游局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并在哈尔滨的龙塔、索菲亚教堂、北京颐和园、恭王府管理处、王府井美工大厦等建立了销售网点。

  肇东国画、兰西挂钱、庆安版画等作为文化产业开发的切入点,正在实行公司化运作。同时,海伦地方戏、望奎皮影戏等演艺产业的开发,也采取了挂靠大企业的方式,与有实力的经济实体联合经营演出公司。望奎皮影戏依托文化馆,已开始采取股份制的形式成立影腔剧团。现在,全市共有9个专业剧团、18个二人转演出团体、皮影戏演出团体和马戏表演团体,1家演出公司,室内演出场所42个。

  目前,我市已拥有专群结合近7000人的黑土艺术劲旅。如今,海伦剪纸、肇东国画、北林风筝、绥棱农民画、望奎皮影、兰西挂钱已闻名全国,这些市县也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庆安版画、安达书法、明水篆刻、青冈文学创作等一大批文化活动群体已具备了冲击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实力。

  新闻宣传事业建设迈出新步伐

  2004年,我市新闻宣传事业建设,可谓喜事多多、大事多多,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让我们欣喜异常。

  《绥化日报》、《绥化晚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黑白到彩印,在不知不觉中,捧给读者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据了解,《绥化晚报》是全省地级报纸唯一实现双面彩印的报纸。

  绥化电视台“晚间新闻”的开办填补了绥化电视台作为地级电视台无晚间新闻的历史。而这个节目的出现,以它的贴近性、新闻性和监督性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短短几个月已经成为绥化电视台的品牌性节目。

  绥化电视台节目落地工程建设已经全面告捷。在市县两级政府的努力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制约这个问题的资金“瓶颈”已经被打破。  

  绥化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节目的开办,不仅仅填补了我市无交通广播的历史,而且以其新闻性、娱乐性深深打动听众的心,特别是广大司机同志,他们都说“这个台真好”!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04年,是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发展的一年,进步的一年,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它必将对全市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前进的脚步永远都不会停息,明天的阳光会更加灿烂,全市宣传思想工作明天会更好!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张庆勇
 相 关 新 闻:
    专 题 推 荐
·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举报电话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报道
·贯彻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推动社会发展
·难忘2008
·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图片展
·从绥化走出的将军
·第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中国(兰西)亚麻文化旅游节
    图 片 新 闻
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
“春之声”民族音乐会
   绥 化 论 坛
更多>>
 
   绥化外宣品展示
新绥化欢迎您
     绥化似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璀璨明珠。
绥化自然情况
     绥化于1862年开发设镇。
工业前途似锦
     绥化市工业经济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