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科教新闻 正文
纸缘--李长青和他的手撕字、拼贴画
http://suihua.dbw.cn   2005-02-01 11:38:28
 

    认识李长青有十几年了。忽一日,朋友向我说起他痴迷地玩起了艺术和收藏。我怀疑是不是听错了。可是当到了他家,看了他的一摞摞拼贴画、手撕字、收藏品后,便感到真的需要重新认识他了。

    一本本装订成册的珍藏品,再现国家不同时期的历史,让你自然而然地想到他收藏的文史资料的珍贵。

    一本本融合了中西文化的拼贴画集,利用超出常规的构思及近似荒诞的画面使人耳目一新。

    每一本都装帧整洁,设计精美,风格各异这是心血和汗水的结晶。面对视觉冲击力极强的作品,你不能不发自内心地佩服他的想象力。李长青当场为我们随意表演了他的手撕字,我们真被他那巧手震撼了。一张本不起眼的废旧画报纸随着他手的转动,几分钟后就变成了充满生命活力的字,他独特的表现手法已经得到一些书法作家的好评,他的手撕字画也成为一部分朋友家中的装饰品。

    我用两个小时草草翻阅了他创作的拼贴画、手撕字集。几乎被画和字的神奇魅力所感染。思想怪诞,手法怪诞,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主题,引得你在愉悦中联想他独具活力的创意。

    这是一幅拼贴画:一位满脸迷茫和疑惑的老农攀附在一盘点燃的盘香中,面目表情蕴涵着说不清楚的感触,画面主人公究竟在想什么?耐人寻味,令人思索。

    这是一幅拼贴的漫画:“企”字如房,门面宽敞,一个黑瘦子手拎着小小公文包猫着腰走进本红红火火的某企业任职,这是上一幅;而一下幅则是“企”字歪斜,小黑瘦子成了夹着大皮包的胖子,从门内走出,这一进一出发人深省。

    每个艺术家都用自己的独特眼光看世界,然后用自己的大脑去再加工,因此才产生每个人独特的艺术。李长青的艺术灵感和艺术眼光自然属于他的“自我”,因此,他的拼贴画、手撕字也就构成了他具有鲜明个性的“这一个”。尽管李长青不承认自己是在搞艺术,而纯属于个人爱好。但事实上,他的珍藏之多,他的创意之新,可以说在绥化市是比较少见的。如果李长青没有一定的创作思想,没有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没有对现代艺术的表达方式,他是不会创作出这样集冲击性、包蕴性、超常性、通俗性为一体的艺术结晶的。从他案头上摆放的有关现代艺术书画各种门类的书籍来看,我也看到了他勤奋好学的一面,也正是由于他受了这些现代艺术的滋润和影响,才孕育了寒地黑土文化中这样一支奇葩。

    李长青的执著精神也着实让人敬佩。从1977年开始到今天,28年漫长的收藏和创作历程,没有坚定的毅力能坚持下来吗?他始终在默默地从事自己认定的事业,始终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从不张扬,从不炫耀。他十几年来剪下的废纸得用车拉。为搜集自己所追求的资料,每周去一次哈尔滨相关的古玩市场,已成为他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些年,不管出差还是旅游,他主要涉足的就是各地的古玩市场,深圳的南山、北京的潘家园、杭州的半道红……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不然,他怎么能把他要收藏的东西收藏得那么齐全?李长青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真的付出了,你才能得到真的回报。

    李长青有比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创作的灵气。他曾插过队,参过军,复员后由组织安排到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现在已成为北林区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多年的社会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深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因此,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尽管表现手法怪诞,但生活情趣四溢,寓意十分深刻。这些年来他在报刊上还发表了很多散文、杂文和诗歌。问他为什么搞起“纸”的艺术◇他说,偶见废旧画报一堆,觉得弃之可惜,试着拼贴和撕字,感觉颇好,便一发不可收拾。他有一本《纸缘》的创作集,让你想到了他与纸结下的不解之缘。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张庆勇
 相 关 新 闻:
    专 题 推 荐
·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举报电话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报道
·贯彻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推动社会发展
·难忘2008
·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图片展
·从绥化走出的将军
·第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中国(兰西)亚麻文化旅游节
    图 片 新 闻
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
“春之声”民族音乐会
   绥 化 论 坛
更多>>
 
   绥化外宣品展示
新绥化欢迎您
     绥化似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璀璨明珠。
绥化自然情况
     绥化于1862年开发设镇。
工业前途似锦
     绥化市工业经济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