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科教新闻 正文
刘立波:赋予泥土以生命
http://suihua.dbw.cn   2005-02-01 11:38:28
 

    泥土就是泥土,但用泥土塑造人物,并赋予生命的内涵,这便是艺人。在肇东,有一位鲜为人知的泥塑艺人刘立波。

    刘立波的泥塑人物,从古典小说中的《红楼梦》、《三国演义》到《水浒传》等,题材十分广泛,他以小说《红楼梦》中的片断为题材,创作出王熙凤、探春、平儿三人赏画的组塑,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充分表达了小说中人物的思想内涵。

    现任肇东市第五中学后勤主任的刘立波,个头不高,文静儒雅,是土生土长的肇东人,有着良好的家教和文化素养。刘立波现已八十多岁的父母,在年轻时均受到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在家中排行老三的刘立波童年时正赶上“文革”,父亲被打成了“走学专道路的当权派”,母亲害怕儿时的刘立波受到别的孩子欺负,常让他在家自己玩。当时的孩子没有玩具,常常就地取材玩泥巴。刘立波的母亲杨青芙不愿让刘立波像其他孩子那样摔泥泡,启发他捏各种小动物和人物。一开始,捏出的东西总裂,后来,刘立波在母亲的帮助下,经反复实验,终于解决干裂这一难题。

    1978年,刘立波下乡后返城安置在市水泵配件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他利用业余时间又重新捡起了泥塑,当时,刘立波的同事和朋友常把他的泥塑作品当作婚庆纪念品。

    1982刘立波到第五中学工作,从此他的泥塑人物创作也有了新起色。

    历史人物、小说人物都是刘立波创作的素材。为了能充分表达小说和故事中的人物的思想内涵,刘立波经常反复习读原作,细心揣摩人物的思想性格,尽量用体态和面部表情表达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刘立波刚到五中上班时,收音机里正在播刘兰芳讲的评书《杨门女将》。刘立波以评书中的人物为素材,凭书中的描述和自己的想像创作出了杨门女将等人物作品,深受亲友们的喜爱,没过多久,作品便被人要走了。刘立波的作品大多随作随送,存者不多。有些好的作品不光是送出去的,也有被“偷”出去的。一次,刘立波创作了一传说故事中的人物钟馗,放到了办公室的窗台上,第二天上班看到教室的玻璃碎了块,仔细一看,原来打碎玻璃是为取得“钟馗”。

    改革开放初期,有部描述天津泥塑艺人的电影《泥人常传奇》,刘立波一连看了好几遍都不过瘾,被电影里的泥塑作品深深吸引住了。他每看一遍都反复揣摩,从中吸取技巧,使自己的作品日趋成熟。

    刘立波平日工作繁忙,只有工作之余,才能安静下来,在自家的厨房里,进行泥塑创作。这时,他便沉默不语,似乎在与他创作的人物进行内心的交流。

    泥土被刘立波赋予了生命。从他新近创作的组塑“三个和尚没水吃”到组塑“小篮球队员”,人物形态传神,表情丰富细腻,不用读原作就知道泥塑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近年来,刘立波还经常利用假期到天津等地学习取经,熟悉和掌握外地同行的长处和经验,使自己的创作更加成熟。

    刘立波的作品虽没有参加过什么展览,没有获得过什么奖项,但他的艺术作品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在刘立波创作的百余件作品中,被人收藏者居多,有些作品,还被他的弟弟刘立钢带到了加拿大。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张庆勇
 相 关 新 闻:
    专 题 推 荐
·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举报电话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报道
·贯彻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推动社会发展
·难忘2008
·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图片展
·从绥化走出的将军
·第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中国(兰西)亚麻文化旅游节
    图 片 新 闻
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
“春之声”民族音乐会
   绥 化 论 坛
更多>>
 
   绥化外宣品展示
新绥化欢迎您
     绥化似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璀璨明珠。
绥化自然情况
     绥化于1862年开发设镇。
工业前途似锦
     绥化市工业经济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