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月20日2005年新年刚过,肇东市向阳乡“蘑菇屯”的农民喜气洋洋,欢聚一堂,总结着去年栽培蘑菇的丰收账,计划着新一年的打算。刘显贵、王连宝和李继祥等10余户农民,在新年前就把贷款还清了,每户还平均剩了1万多元。百合村的“蘑菇屯”真的发了。
提起“蘑菇屯”的产生,年近40岁的刘显贵很有感慨地告诉笔者:“我们农民有今天,全仗昌五信用社了!走吧,还是先到我家大棚看看吧!”
在主人热情相邀下,笔者走进大棚,虽然棚外天寒地冻,蘑菇棚内却是春意盎然,银白色的金针蘑在培植袋中依然鲜嫩可人,生长茁壮。老刘随手拿起一个培植袋给笔者看:“这袋属中等产量,可采3两多。我在信用社扶持下贷款20万元,建起了9栋大棚,总面积达5200平方米。这栋是最大的,达到880平方米,每平方米60个育菇袋,共计装28万多袋。照这样计算,可采摘2.15万公斤,每公斤8元售出。还贷和扣除人工、进料等费用,纯收入可得10多万元。”
农民李继祥接过话茬告诉笔者,这个自然屯有20户在昌五信用社贷款栽培蘑菇。就是因为金针蘑成本高,谁家也没存几万元的闲钱。信用社可帮了大忙。信用社主任姚得明说:“也是你们屯农民讲诚信,全屯贷款100多万元,当年翻本儿,年末一分不差还贷,我们就放心贷给你们了……”
“蘑菇大王”刘显贵告诉笔者:“农村信用社‘栽培’我们农民,咱们村有20户种蘑菇,平均每户收入在10万多元,去年只蘑菇一项,就有200多万元进家了。照这么干,还愁小康奔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