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月18日电北林区在实施“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中坚持标本兼治,由单纯为贫困职工解决吃穿等生活困难的救济式办法向提供就业机会、传授生产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全方位扶贫转变,不断开辟帮扶新渠道。
他们坚持解困与再就业紧密衔接、多渠道分流的思想,采取了分、疏、堵、储的办法,开辟就业新途径。
一是通过股份制改造、破产重组、租赁经营等形式的改组改制,使参美、华辰、黑龙粉米、泰华医药等骨干企业活力不断增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较好地稳定了4200人的职工队伍,并使850名下岗职工重新上岗。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启动危困企业,安排职工重新上岗。继嘉纺织和士达两户企业通过与哈尔滨及香港客商合作,以租赁经营的方式,使企业恢复了生产,重新安置下岗职工413人。三是通过创业,进行个体私营分流。目前,全区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3万多户,私营企业发展到1094户,吸纳下岗职工5500多人,占个体私营企业人员的28%。四是组织劳动、公安、工商等部门对企业劳动用工情况进行检查,清理私招乱用人员,通过清理非法用工置换下岗职工重新上岗。五是建立再就业基地疏散一批。先后在威森服装、佳地公司、雪国公司建立了再就业基地,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置下岗职工。目前,在这些基地已安置下岗职工300多人。六是域外开发输出一批。主要是在青岛、江苏昆山等城市建立劳务输出基地,通过劳务输出安置下岗职工近400人。七是建立“特区”救助一批。通过再就业商城对下岗职工实行了特殊政策和特殊管理,实现解困、就业、培训一体化。去年以来,已安排下岗职工150人实现短期循环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