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月18日电2004年,青冈县建设乡新合村通过“一事一议”为村民办成了结构调整、铺设立砖路、安装自来水三件大事,实现了小康路上的大步跨越。
去年春天落实种植面积时,村里决定大幅度调整种植业结构,将特色产业的种植比例由原来的六成提高到九成以上。然而很多村民担心没有种植经验,投入大赔钱,坚决反对。他们先后多次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反复讨论扩大玉米制种面积的可行性。会上,先让村民把自己种种子田的意见一条一条摆到桌面上,党员、干部、村民代表逐一给以细致的解答。一次“议”不通就再“议”、三“议”。村民吕景林转变最快,早早就签定了20亩的种植合同。渐渐地,多数农户也都同意了。这样,4000亩种子田的难关终于攻下来了。秋后卖完种子一算账,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1500元。加上瓜菜制种、万寿菊花和畜牧、劳务等项,全村人均收入高达5100元。
腰包鼓起来的新合人从“一事一议”中得到了实惠,秋收后村里出资出劳修路、安自来水、上有线电视等公益事业走的都是这种模式。铺设立砖路时正赶上秋雨连绵,可村里的男女老少齐上阵,冒雨干活儿,连上年纪的老太太都拿着笤帚弥和砖缝。去年全村办公益事业投入村积累30万元,村民出资出劳折合20万元。
如今,这个村10公里主次干道全部实现了硬化,达到了屯屯通、路路通。全村360户家家吃上自来水。有线电视网络有望在春节前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