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 开拓奋进
--元旦献词
中共绥化市委书记 胡世英
绥化市人民政府市长 于莎燕
伴随着新岁的钟声,我们告别难忘的2004年,迎来充满希望的2005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谨代表中共绥化市委、市政府,向全市555万人民致以节日的祝贺!祝全市人民节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顺遂!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绥化发展历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在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面前,全市上下按照市委一届十四次全会确定的“深化六个规模推进,加快项目开发建设”的总体部署,抢抓机遇,艰苦奋斗,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预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全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首次实现与GDP增长同步。农业喜获丰收,粮食总产129亿斤,增长61.6%,比1998年历史最好水平高出42.5个百分点;大项目建设势头强劲,新上超千万元项目118个,比上年增长1.2倍,项目资金到位率和建成投产率创历史新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为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有所改善,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特色党建体系更加完善,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奋斗和不懈努力,也得益于方方面面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们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一年来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级干部、各族各界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致以良好的祝愿和诚挚的问候!向所有关心支持绥化建设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有效衔接“十一五”计划的重要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抓好以项目开发建设为重点的大事大项推进落实,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外向化,努力构筑区域特色经济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坚持项目建设思路、锛住项目建设目标、突出项目建设重点不动摇,进一步提升项目开发建设层次和质量。在项目导向上,更加注重农产品加工项目的集中引进和建设;在项目规模上,更加注重集群式发展和链条式延伸;在项目质量上,更加注重发展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创税能力的项目;在项目融资上,更加注重对上争取、信贷支持和民资撬动;在项目管理上,更加注重超前服务、跟踪服务和后期服务。
新的一年,我们要立足提高市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继续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形势;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带动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建设一批特色园区,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建设一批出口创汇基地,抓好一批国债项目。
新的一年,我们要牢固树立“加强市本级、服务各县市”的思想,继续加快市本级发展和市区一体化建设。加大产业和财源建设力度,以新体制新机制建设城市新区,提高城市建设、经营和管理水平。坚持依区建市、依市兴区原则,按照产业配置一体化、要素聚集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市场培育一体化和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要求,联手打造产业发展、市场培育、对内对外开放和社会资源共享的发展平台。
新的一年,我们要以民营化为方向,继续推进以招商改制为重点的股份化民营化改革。继续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农村配套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社会事业和城市公用事业改革,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积极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市政公用事业效能,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
新的一年,我们要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把执政能力建设落实在深化完善特色党建体系和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上,落实在解决好干部廉洁自律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上,落实在发展先进文化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上,落实在依法治市和维护安定和谐政治局面上,落实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
新的一年要有新的面貌,新的一年要有新的气象,新的一年更要有新的作为。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斗,干事创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加速构筑区域特色经济新优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绥化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