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劳动力转移全省出名,每年外输劳动力4万多人。
据了解,明水县已在俄罗斯、韩国和北京、大连等地建立了18个劳动力转移基地,形成了稳定的劳务市场,县委以劳动力转移基地为依托建立党支部,将党建工作与劳动力转移“焊接”在一起。
随着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外出流动党员难管理、劳动力转移组织党建空白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明水县在劳动力转移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发挥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提高了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推动了劳务经济健康发展。
按照劳务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县委在县、乡、村以及劳务基地等关键环节,全面建立劳动力转移党组织,实行垂直管理。
依托县劳动力转移办公室建立县委直属劳动力转移委员会,统一领导指导劳动力转移党组织建设工作。在居住地劳动力转移中介组织中建立党总支和党支部,在埠外劳动力转移组织中建立党支部。对劳动力转移人员比较集中、党员人数达3名以上的,全部建立党支部,不具备单独建立党支部条件的,与邻近的其他劳务经济组织建立联合党支部;集中务工人员超过10人、党员不足3人,无法建立联合党支部的,指定一名党员为政治指导员,全县共指派政治指导员67名。目前,全县共建立劳动力转移党委1个,党总支13个,党支部161个,其中村劳动力转移党支部99个,社区劳动力转移党支部5个,埠外党支部57个,从而形成了上下贯通、管理紧密的劳动力转移党组织建设工作网络。
他们结合劳务经济组织的自身特点和劳动力转移现状,赋予了劳动力转移党组织组织劳动力转移、提高劳动力职业技能、保障转移劳动力合法权益、收集用工信息、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等五项工作职责。同时,针对劳务经济组织的工作性质,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关键环节来抓,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劳动力转移党组织建设呈现出生动的局面。通过致党员一封信、热线电话以及因特网等形式,把上级党组织的有关精神及时传达给基层党组织。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灵活地设计“三会一课”的内容和形式。大庆餐饮服务行业党支部根据部分党员上班时间不一致的特点,对活动程序做了适当简化,在交接班时集中进行,记录内容也适当放宽;建在伏尔加格勒的党支部由于受当地有关集会活动的限制,在组织大型活动时都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根据需要到当地的纪念地开展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为了教育和团结广大劳动力转移人员,分散在各地的劳动力转移党组织紧密结合党员思想状况和岗位需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哈尔滨建筑行业党支部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开展了“树明水形象、创优质工程”活动;大连渔业党支部结合国家渔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开展了“我是海上航标”等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转移劳动力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工作责任感,工作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受到了用工单位的好评,先后有400多人被提拔为班组长,创出了良好的明水劳务新品牌。
两年来,全县在转移劳动力中发展党员38人,有186名优秀青年被接收为入党积极分子。劳动力转移党组织积极开辟外埠转移渠道,先后在国内外建立216处转移基地,两年来共集中转移富余劳动力8.3万人,占转移劳动力总数的71%。劳动力转移党组织通过组织渠道、法律手段积极开展维权工作,共调解劳资纠纷300多次,为转移劳动力挽回经济损失120多万元。
党组织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使劳动力的就业技能不断提高,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有力地推动了劳务经济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了劳务收入水平的大幅度增长。真正达到了走一户富四邻,走四邻富一群,走一帮富一方。2004年,全县劳动力转移收入达1.3亿元,人均增收近400元,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已占人均收入的27%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