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8年到2004年上半年,短短6年时间,青冈县一、二、三产业比例由51:9:40调整为27.7:29.1:43.2。从经济结构变化上看就足以证明,作为省级贫困县、全省“十弱县”的青冈县经济已渐入良性发展轨道。
工业化的核心统领
笔者在青冈县经济计划局了解到,截至目前,青冈县工业企业已经发展到61户,触角已延伸到各个领域,用工业理念统领全县经济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工业经济核心牵动作用凸显,仅用2003年全县规模以上4.76亿元工业产值与1998年相比较,整整增长了8.2倍。
青冈县大项目办公室的同志介绍,今年,青冈县共建设项目30个,固定资产总投资预计12.97亿元,全部达产后仅税金一项就可达亿元,可拉动县财政收入增长157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进入高速生长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核心拉动作用上。仅以青冈县龙凤玉米公司已被列入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重点项目的50万吨玉米综合加工项目为例,这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在单产品同行业排序中,青冈县将成为“亚洲第一玉米工业城”。同时,它能够拉动农民增收3600万元;运输业收入可达1亿元;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职工收入达到3000万元;企业年1.45亿度的用电量,为电业部门带来7700万元的收入;拉动建筑业,可新增建筑总面积71200平方米,消耗5亿元建筑材料;拉动包装业,企业年消耗2400万元的包装物。
启示: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必须有一个支撑当地发展的经济主体。工业经济在青冈县产生核能裂变效应,这种裂变效应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不仅使工业经济走出低谷,更对全县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同时也更加充分地证明,工业立县这个核心,正在统领整个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资源背后的定位
如果说工业化龙头核心牵动是青冈经济增长的一个主导因素,那么资源型产业化招商引资的准确定位则是这一切发展的基础。青冈县把玉米、畜牧、林业、特色绿色确定为四大主导产业,而在每一个主导产业的背后都有龙头企业做支撑,“龙头+基地”的模式,让农业成了工业的第一生产车间。金灿灿的玉米走进生产车间后变成了雪白的出口东南亚的玉米淀粉;肉牛肉羊经过分割加工后36小时内就摆上了北京人的餐桌;木材走出流水线后,变成了走俏国内外市场的细木工板;美丽的万寿菊花经过层层加工之后,变成了畅销国外的绿色产品。
资源型产业化招商引资的触角目前在青冈县正逐渐从中心城市向乡村拓展和延伸。2004年,中和镇四排六村总投资3200万元的宏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万寿菊加工项目,9月20日正式建成投产,带动农民种植万寿菊2万多亩,拉动农民增收近千万元,成为青冈县村办第一大企业。截至目前,青冈县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建设的16户工业企业遍布城乡,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户数的30.1%。2004年,青冈县资源型产业化企业预计可实现产值6.6亿元,税金1850万元,拉动农民增收1800万元。
启示: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需要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依山不傍水的青冈县,横向和其他地方比,资源优势没有优势可言,然而,这个县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用招商引资这个手段,引来工业项目这个外力,激活了资源这个内力,工农业资源形成了须臾不可分的依附关系,资源上的共享和优化组合,促使整个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