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经济新闻 正文
农民收入“加法”变“乘法”——望奎镇破解结构调整难题
http://suihua.dbw.cn   2005-02-01 11:38:28
 
  国家出台“一免两补”政策后,农业结构如何进一步调整?农民致富、增收的积极性怎样充分调动◇政府职能如何由管理型向引导、服务型的深层次转变?在实践中,望奎县望奎镇提出了一个“数学算式”:“1”加“0”等于“10”,再加“0”等于“100”。算式的关键在于政府先要划好这个基础“1”,在农民全力提高调整意识上下工夫,引导文章做足了,氛围浓厚了,农民自然会响应政府的号召,调整种养结构,政府服务到“家”,农民们就会在“1”的后面添加上若干个“0”,使农民收入由“加法型”上升为成倍递增的“乘法型”。
 
  基础“1”的突破
 
  望奎镇从实际出发,对全镇的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全面规划,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走“瓜菜立镇、畜牧强镇、围城富镇、招商兴镇”之路,大力发展瓜菜产业、棚室经济和畜牧养殖业。为此,望奎镇通过“宽带网”与省、市、县等有关农技专家建立了稳固的联系,成立了“望奎镇农技咨询团”,定期邀请相关专家来镇上授课,全面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各村屯针对每家每户从事不同产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培训,全年培训种、养、加人员1万多人次。通过有效地培训、到外地取“经”,农民们不但增长了科学种植瓜菜和饲养畜禽的知识,而且引进了优良品种,初步形成了一屯一业、一村一品的规模型经济新格局。
 
  全力抓好第一个“0”
 
  村民身边的人和事,最有说服力。今年春季,镇党委选择种养业10个方面的典型,组成宣讲团,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深入到村、屯的田间地头现身说法,开展如何调优种植结构、科学种植等宣传活动,仅一个多月时间,宣讲团就走遍了全镇4个行政村26个自然屯,受教育的村民达1万多人。现在,这个村大棚已发展到50多栋,优质香菇远销哈尔滨、大连、广州等地,村民年收入也由过去的不足千元提高到现在的4000多元。
 
  收入的“乘法”式成倍递增,激发了农民致富、增收的热情,辣椒屯、元葱村等规模型特色村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稳固添加第二个“0”
 
  去年,望奎镇党委、镇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引进伊利集团在县内建设了收购奶点,农民养牛热情高涨,与之配套建起占地10万平方米的高产奶牛科技示范园区。
 
  针对国内市场的需求,及时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取得了联系,引进了867、893香菇,雄元1号元葱,“刀搂子”香瓜等一大批优质品种,先后投入60多万元,建起总面积达3万亩的“高效日光节能温室小区”。目前,该镇的瓜菜生产不但保证了全县居民“菜篮子”的供给,而且辐射周边市县。棚室大户符成河家15公斤一箱的“符成河牌”香瓜卖出了每公斤6元的最高价,6亩多地收入超过了4万元。
 
  秋季,望奎镇农业、畜牧业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以“数学算式”破解结构调整难题,换来的是农民增收的喜悦。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张庆勇
 相 关 新 闻:
    专 题 推 荐
·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举报电话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报道
·贯彻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推动社会发展
·难忘2008
·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图片展
·从绥化走出的将军
·第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中国(兰西)亚麻文化旅游节
    图 片 新 闻
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
“春之声”民族音乐会
   绥 化 论 坛
更多>>
 
   绥化外宣品展示
新绥化欢迎您
     绥化似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璀璨明珠。
绥化自然情况
     绥化于1862年开发设镇。
工业前途似锦
     绥化市工业经济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