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农产品加工制造主导绥化未来发展
http://suihua.dbw.cn   2004-12-17 09:28:54
 
  农产品加工制造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是农业地区实施工业化战略的必由之路,肩负着开拓市场、促农增收、壮大县域经济和加快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重任。几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发展迅速,综合加工利用能力显著提升。综合分析市情特点、现实基础和发展条件,我们认为,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在我市工业经济乃至市域经济中逐步确立了核心产业地位,必将成为主导绥化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区发展的现实选择
 
  绥化是典型内陆农业地区,制约发展的根源在农业,而发展的出路也在农业。目前,我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而农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和区位条件优越又是我市比较优势所在。这就决定了我市在选择未来发展模式上,必须从农区特色和个性差异出发,把农业与工业“捆”起来统筹考虑,坚持用工业化思维统领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工作,以农业与工业的相互融合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农区特色的工业化。这种工业化发展的基础是农业产业化,它是绥化工业化的重要支点和主要构成部分。通过产业化使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得以流动,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运作,进而把产业链条拉长和延伸到城市或城镇,逐步实现由产业化向农区工业化过渡和升华,最终走上农业产业化到农区工业化再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而发展农产品加工制造在这一过程中处于产业引领地位,它能够让传统农业“脱胎换骨”,把初级产品变为特色加工产品,形成区域经济支柱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制造体系。这种发展模式具有鲜明农区特征,发展活力由此逐步显现。近几年,全市各地依托农业抓工业,围绕工业抓农业,借助资源换资本得到有效实践。香港华润、内蒙古伊利、温州环宇、山东诸城外贸、南京雨润、大连金信以及北大荒集团等省内外知名企业纷至沓来,投资上项。正是由于这些企业的进驻,农产品加工制造成为担纲领衔我市工业乃至区域经济的“主角”。“憋粮”、“憋猪”现象已逐渐成为历史,过去长期困扰绥化的“大包米”也成为响当当的“黄金产业”。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制造企业总产值已达33.6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53%;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为0.39:1;年加工农产品总量约为415万吨,拉动基地农民人均增收近700元。
 
  “龙头”闯出新天地
 
  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产品加工制造业的主体,我市农产品加工制造业正在随着龙头企业的发展而壮大。重点龙头企业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和收获期。肇东华润、成福、伊利,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显示了旺盛生机和活力,仅以食品企业为例,全市51户规模以上食品加工制造企业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占全市工业的47%、46%、46%和36%。左右龙头企业发展的市场和基地双重素质显著增强。优势品牌效应扩张迅速,寒地黑土品牌全面叫响,一次性在国家注册了109个产品系列,15个产品系列注册了原产地商标,创全国之最。海伦“松北王”大豆、龙凤“尽美”玉米淀粉、安达“红星”乳粉、华润“钰”牌酒精等在国内外市场一领风骚;基地规模和水平快速提升,初步形成了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乳品和肉类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占全省三分之一,在全国也具有举足轻重地位,我市粮食畜牧产业正在由农业生产向原料供应转变。多行业多链结龙头企业项目应势而起。农产品加工项目已成为全市项目开发建设的“重头戏”,今年,全市新建续建项目农产品加工制造项目43个,占全市项目总数36.4%,占全市项目投资总额30%以上。新建续建项目的增多,使全市产业集群化趋势凸现,开发领域遍布玉米、大豆、水稻、马铃薯、亚麻、乳品、生猪、肉牛等诸多产业,为农产品加工制造聚合了强大发展后劲。尤其是玉米作为领军产业成为最大亮点,肇东华润、成福集团、青冈龙凤等重点企业年吃进玉米200万吨,占总产量的57%,产品由原有的淀粉、酒精拓展到赖氨酸、麦芽糊精、谷氨酸钠等多个品种。今年又有肇东成福30万吨、青冈龙凤50万吨和明水格林30万吨等玉米深加工项目先后上马,全市玉米加工能力将达到330万吨。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市内部产业开发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对接点,粮食“大资源”转化增值进入“大市场”的重要连接点,更是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机遇助推产业腾飞
 
  我市农产品加工制造业不但拥有良好发展基础,而且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其一,农产品加工制造企业向原料产地转移,为我市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带来了发展先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域投资中心,国内南资北移逐渐形成热潮,我市身处中国重要产粮区,丰厚原料资源、众多劳动力资源和大量存量资产,必将对战略投资者产生巨大诱惑力,使我市成为国内外投资热点和农产品加工制造重要承接地。其二,巨大的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消费需求,为我市发展农产品加工制造业拓宽了市场空间。农产品加工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人们对食品多样化需求和对食品安全的向往,已经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强大“绿色消费”浪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无公害绿色食品产品实物总量3200万吨,全球绿色食品贸易额约200亿美元,并仍将持续增长。目前,我市年绿色食品总量为210万吨,尚有十分广阔的上升空间,迫切要求我市农产品加工制造企业借势“登陆抢滩”。其三,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扶持粮食主产区等政策,为农产品加工制造业提供了政策保障。今年,青冈龙凤50万吨玉米综合深加工项目、安达红星1000吨融化干酪系列产品加工项目和北林佳地公司大豆皂甙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已经被确定为全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国债工业项目计划,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深入推进,还会有更多政策出台,尤其是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的实施,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试点的启动,全省建设“哈大齐绥工业走廊”的部署,对于农产品加工制造业都是重大“利好”。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政策,创造比较优势,推动全市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张庆勇
 相 关 新 闻:
    专 题 推 荐
·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举报电话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报道
·贯彻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推动社会发展
·难忘2008
·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图片展
·从绥化走出的将军
·第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中国(兰西)亚麻文化旅游节
    图 片 新 闻
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
“春之声”民族音乐会
   绥 化 论 坛
更多>>
 
   绥化外宣品展示
新绥化欢迎您
     绥化似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璀璨明珠。
绥化自然情况
     绥化于1862年开发设镇。
工业前途似锦
     绥化市工业经济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