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经济新闻 正文
示范区里牛气旺
http://suihua.dbw.cn   2005-02-01 11:38:28
 

    在明沈公路南侧,青肯泡养牛小区以东,一座座规模大小一样,红蓝相间的新房子,特乍眼。这就是安达市先源乡万头“奶牛带”第一期工程———奶牛标准化饲养示范区。

    走进示范区,看到那些牛儿,或站、或卧、或撒欢儿,悠闲得很。据介绍,该示范区内共吸纳乡里养牛大户60户,其中党员干部牵头领办28户,机械榨奶2户。100平方米红房盖里住着养牛人,300平方米蓝色房盖是牛舍。牛舍内,水泥地面,宽敞,阳光充足。半自动化饮水机,牛儿吃喝随意。榨奶车间瓷砖到顶,一次能给50头牛儿榨奶。

    示范区内微机管理,统一配套工程(沼气、青贮、自来水等)、统一饲养技术、统一防疫灭病、统一繁育改良、统一机械榨奶、统一资源配置,环境、绿化、美化和道路统一安排。年底前,示范区内可实现奶牛存栏1000头。

    地处世界奶牛带上的安达市先源乡,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草原和交通便捷的地缘优势,是以饲养奶牛为主的牧业乡。饲养荷斯坦牛1万多头,年销售鲜奶27517吨。每年有8000吨优质羊草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

    如何大规模饲养好奶牛,乡党委书记闫斌心里有数。

    抓好“一条街”建设。该乡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养奶牛多年,家底厚了,想扩大再生产,却苦于没有适当场所。闫斌果断拍板,找场地建起了39条砖瓦结构、规模一样的奶牛饲养“一条街”,每条街容纳10—30户不等,每户养奶牛20头以上。“一条街”建设,被称为奶牛“奠基工程”。

    抓好“家庭牧场”建设。通过放宽优惠政策,梧桐引得凤凰来。乡内外能人兴办了20头奶牛以上规模的家庭牧场。目前,家庭牧场已发展到66家,奶牛存栏1586头。大庆民营企业家张淑琴建场仅两年,奶牛发展到30头。八里岗村农民范守祥的家庭牧场奶牛发展到45头,再加上养羊,每年纯收入24万多元。这些都是奶牛的“扩编工程”。

    抓好“奶牛带”建设。安达市委、市政府“复主”战略和优惠政策出台后,先源乡抢抓机遇,设计了“奶牛带”建设3年规则:在境内高速公路以东、明沈公路两侧,以集体核心群、农民股份公司、奶牛生产联合体、奶牛饲养“一条街”、家庭牧场、中日合作牧场为基础,建设10公里“奶牛带”,实现了年存栏牛1万头,再造一个先源乡的“航母工程”。

    “航母工程”是先源乡牧业的发展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先源乡“牛”气正旺。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张庆勇
 相 关 新 闻:
    专 题 推 荐
·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举报电话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报道
·贯彻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推动社会发展
·难忘2008
·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图片展
·从绥化走出的将军
·第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中国(兰西)亚麻文化旅游节
    图 片 新 闻
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
“春之声”民族音乐会
   绥 化 论 坛
更多>>
 
   绥化外宣品展示
新绥化欢迎您
     绥化似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璀璨明珠。
绥化自然情况
     绥化于1862年开发设镇。
工业前途似锦
     绥化市工业经济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