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1月18日电青冈县领导到芦河镇民权村检查工作。问起劳务经济,村党支部书记郑学友乐了:“我们村有一半劳动力常年在城市打工,有的已成了城市中的‘灰领’。”
民权村,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不足5亩。在家种地的,年收入也就五六百元;外出打工的,年收入比他们高出四五倍。
“少数人多种地,多数人少种地或不种地”是民权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男劳力外出打工,女劳力在家种田,形成了种地打工兼顾、两路进财的局面。
黑龙江振富集团总裁高振富、大庆海龙集团总经理吴凤海是埠外家乡人创业的成功人士,他们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在,这两户企业已成了民权村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2002年,向这两个企业输出劳务人员近200名,人均收入超过了5000元;2003年,向这两个企业输出劳务人员250名,人均劳务收入7000元以上。
能工巧匠传帮教,让村民有了一技之长。张木匠屯的几名老木工通过带徒弟的方式,在本村的青年中培养了30名成手木工,现在已成为各地建筑市场的“抢手货”,有的还成了用工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中层管理人员,每人的年收入都达到了1万元以上。两年来,大庆振富集团和海龙公司出资,把20多名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务工人员送到哈尔滨建筑学院培训。现在全村有70多人熟练地掌握了木瓦、水暖、电焊等技术;有20多人成为企业的工程队长、工地工长、技术员、核算员,劳务品牌初步形成。
外出打工,不仅减少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也大幅度地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全村共有外出务工人员320名,收入230万元,人均增收1300元。民权村来自劳务经济的收入已占全村收入的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