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镇,明水县西部一个牧业生产大镇。全镇总土地面积23万亩,草原就占12万亩。
前些年,这里的草原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放牧场无草放牧,变成了牲畜的“运动场”。
配准钥匙开锁 让群众开了窍
今年年初,赵友从外地调到通达镇任党委书记。一到任,他便带领镇干部深入群众中,就牧业发展搞调查,分析原因,查找问题。
全镇有草原12万亩,其中割草场10万多亩,放牧场2万多亩,无草放牧,变成了牲畜的“运动场”。现有的20万亩秸秆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思想不解放,资金难解决,服务质量差,营销体系不健全。
如何打开束缚畜牧业发展的旧观念,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办实事。通达镇制定了畜牧业发展长远目标:2008年全镇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5%,实现户均增收4000元,人均增收1000元,把通达镇建设成畜牧业大镇、强镇。
思路决定出路。全镇畜牧业发展开始掀潮。
算好效益对比账 让群众活了心
出真招,办实事,铺就一条畜牧兴家的金光大道,服务于农,有钱养大畜,无钱养小畜。
广大干部走出办公室,进入百姓家,与农民面对面掰着手指算经济账。
鸡、鸭、鹅蛋不吃搞孵化,100只小鸡到秋后收入1000元,解决了生产资金。
发展可繁母猪,成本低,效益高,一头母仔猪可收入50元。
自繁自养。全力以赴搞好“母本工程”建设,为畜牧业规模发展提供充足的可繁母畜群。
通过算账,群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农民养畜积极性空前高涨。
今年,仅从农民口中解决种蛋发展家禽7万多只,秋后农民可增收80多万元。
在防疫环节上,打破唱“四季歌”的现象,全面提高群防群治能力,使养殖户都有一个掌握或精通养殖、防疫、诊治的明白人,达到了家家都有土兽医,家家都有小药箱,养殖自繁自防自诊不出门。
解决畜产品销售难。引进资金30万元,上了龙头企业龙润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收购鲜奶,进行草原改良、牧业养殖。
镇里帮助联系销路,提供价格信息,并把省内中介能人请来传经,把营销人员组织起来,组建营销队伍,帮助养殖户搞销售。解决了憋畜问题,生猪价格每公斤高于市场2角钱。
改良草原,跑上级争取资金,今年改良5000亩,明年可改良1万亩。
干部带头搞养殖 让群众动了身
畜牧要大上,得有好榜样。干部们为带头兴牧转换角色,成为领路人。
取而代之的是干部指导农民去干,干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
实现目标管理,按五年规划,前两年没有起色的村亮黄牌,三年仍没有起色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自动引咎辞职。
在抓普养的同时,树典型,涌现出养牛大户韩启武、养羊大户曹宇、养猪大户刘永孝等一大批致富典型。
全镇选出20个养殖大户,建20个高标准的青黄贮窖,达到成功贮藏,科学饲养。牧歌,在通达镇已经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