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即将开始,一些贫困学生受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常常望着学校大门徘徊不前,成了社会上备受关注的人群,也是最需要关心的群体。肇东市面对这些学生,采取捐款、捐物、包扶、结对等多种形式帮助这些贫困生,想千方设百计抹去这些学生心中的伤痛。
肇东市每年的在校生约为12.5万人,其中贫困生就有5000多名。从2002年开始,肇东市从市委书记、市长到普通群众已经连续3年为了圆这些孩子的上学梦而努力着。2002年春节前夕,肇东市委书记朱胤和肇东一中贫困生孙亚民、唐文涛结成帮扶对子。平时到一中办事或是下乡路过孙亚民家,朱书记都进去坐坐,问问家里有什么困难;每次临走,总是留下点儿钱。2003年,市长张锡才在肇东一中调研,当得知有特困生需要救助时,他马上与该校贫困生吕志结成对子,建立长期包扶关系。
贫困学生孔德柱在考入吉林大学时写下这样一段话:“贫困的家庭没有廉价的微笑,双眼含泪也要谱写微笑的人生;面对佟叔叔和宫阿姨的一片爱心,我仿佛幼芽初见阳光般欢欣……”一个19岁的小伙子是带着泪水和感激之情步入大学的。曾经和孔德柱结成帮扶“对子”的肇东市委副书记佟伟和爱人宫佰玲至今每月都在“牵挂”着远在吉林的“孩子”。
市级领导带头包扶,乡镇和市直部门及时跟进。肇东市计生局人员不多,在得知范瑞的父亲身患重病、家庭收入微薄时,立即专题研究包扶措施,短短两天时间就筹集资金1650多元,捐款同时捐物100多件。“没有硬性指标, 我们少抽几支烟,就解了他们的眼前之急,虽然钱不多,但我们还有下步打算。”局长李长福说。
团市委、市妇联等群团组织也积极参与到资助贫困学生活动中来,他们开展的“城乡携手,共赴明天”、“爱心献春蕾”等捐资助学活动,每年捐赠款物达到30多万元。华润酒精集团、成福集团等知名企业每年也出资近8万元与131名贫困学生建立了长期资助关系。一股持久、有效的扶贫助学之风已然形成。
在肇东市捐资助学活动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在肇东,却心系肇东贫困生,当从媒体上了解到这些品学兼优的孩子经济上遇到困难时,他们的“爱心之手”一次又一次地伸了出来。郑玲,上海理工大学退休教授,84岁。她从网上看到了双胞胎兄弟胡光黎和胡光源的贫困档案后,专程来肇东认这门“亲戚”,毅然资助俩兄弟的全部学费。哈尔滨华义集团从《生活报》上得知肇东一中贫困生的事迹,也出资2.4万元捐助5名特困生和1名贫困大学生。
几分耕耘,几多收获。3年来,肇东市共减免学费和筹资、捐物累计达446万元,捐献衣物和学习用品24万件,救助贫困学生2.3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