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专题 正文
苏艳霞:科技兴农的巾帼英杰
http://suihua.dbw.cn   2004-08-10 16:20:17
 

    南方网讯苏艳霞,女,1970年3月生,大学学历,黑龙江省苏萌绿色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苏艳霞把根深深扎在了脚下这片黑土地上,艰苦创业,从一个普通的青年农民成长为年产值400万元的公司经理、全国人大代表。她自学了300余本书籍,先后拜18位专家为师,与8家研究单位建立了紧密性技术联系,承担了36个试验项目。她在特种蔬菜、花卉、林果和优质农作物等绿色产业项目生产和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探索出低产农田改造的成功范例,成功培植了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紫杉幼苗,填补了国内尚无紫杉繁育基地的空白。她率先引进新型立体化生产模式,采用土地集约化经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亩创利润达到5万元。她引进意大利黑玉米新品种,亩收入是普通玉米的10倍,项目推广被列为省长工程。她创办了集繁育、生产、推广、培训及园林建设于一体的规范化园林绿化公司,种植四大类近千个名优特新品种,年产值400万元,年创效益80万元。13年来,她为肇东市500户果农和1000多名菜农免费提供技术咨询,回复各地科技、信息咨询信21000多件,免费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

    所获主要荣誉:

    中国杰出青年农民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如心”农业奖金

    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绿色创业者”

    黑龙江省“科技致富能手”

    落榜不失志心系黑土地

    1987年,18岁的苏艳霞以4分之差在高考中落榜。她放弃了父母让她自费上大学和到四站镇政府机关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了脚下这块黑土地,开始了一个青年农民的艰苦追求。1987年初冬,从未出过远门的苏艳霞只身一人来到密山市,拜访全省葡萄大王田玉雷。半月后引回400棵葡萄苗,栽到了自己园子里。经她精心培育,葡萄苗全部成活,结出了累累硕果。

    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她熟练掌握了苗木繁育、嫁接、移植、栽培、管理技术。1988年,她从美国引进"820尖椒"大获成功,仅秋季卖种子就获利6000多元。

    几年来,她自学了300余本书籍,先后拜18位专家为师,与北京良种研究所等八家单位建立了紧密型技术联系,承担了36个试验项目。她经常参加国家农业部、科技部举行的专业研讨会和全省园林绿化培训班。她在学习中得知704紫长茄抗衰老、贮期长,适于霜前一次性采摘,市场潜力较大,她就率先试种40亩,当年获利12万元,该品种获省农学会新产品新技术金秋杯惟一金奖。

    打特色牌走绿色路

    1994年,她投入30万元开出千米引水渠,修筑了500多米人工坝,打配了两眼机电井,在四站镇一片荒芜多年的废弃地上建起了300亩无公害优质水稻种植区,水稻亩产突破了千斤大关,亩效益达260元,她打破土地种植的传统思维定势,创建200亩苗木专业种植区,种植了辽梅、陕梅、鸾枝等22个珍稀品种,成为低产旱田改成高效水田和苗圃开发的成功范例。

    1995年,为解决“南菜北运”问题,提高北方寒冷农区冬季蔬菜自给率,她一次性投资130万元,率先引进“43”型钢架结构日光节能温室配套设施和技术,实现了新突破。

    一是葡萄套种草莓立体化生产模式,利用空间分布差异,实行高低结合,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每栋温室栽植400株葡萄,每株平均结实5公斤,每公斤销售16元(冬季销售),实现销售3.2万元,每栋温室产草莓1500公斤,春节期间上市每公斤售价20元,实现销售额3万元,两项合计收入6.2万元,盈利5万元左右。二是玫瑰间种芦荟立体化生产模式。利用矮棵作物的间距种植高棵植物,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每平方米产玫瑰150朵,每栋温室产5万朵,销售收入2.5万元,在玫瑰行间种芦荟1500株,每株售价20元,实现销售收入3万元,每栋实现纯利润5万元以上。新型生产模式的采用和土地集约化经营,使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亩创利润一跃而达到5万元。1999年被团省委评为全省青年领办推广科技项目示范基地。

    1999年,她从中科院引进的意大利黑玉米新品种,经农业部谷物检测中心检测,它可溶性黑色素的含量是黑芝麻的3倍,硒的含量是普通玉米的8倍,被作为高营养、高附加值的绿色保健食品推向市场。1999年她试种200亩,获得了成功,亩收入是普通玉米的10倍。2000年经苏艳霞多方争取,此项目已被列为黑龙江省的省长工程,获得项目匹配资金600万元,将全部用于黑玉米的种植、加工、销售。在苏艳霞的引带、扶持、帮助下,全市黑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4000亩,公司与农户全部签了订单,实现了契约化经营,为全省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大搞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闯出了新路。

    她还充分利用开发公司拥有苗木、盆花的资源优势,拓展外埠市场。1997年,承揽并出色完成了哈尔滨太平国际飞机场2万平方米的草坪绿化任务,受到有关部门和中外旅客的一致称赞。1999年在大庆市政府绿化招标中,苏萌绿色开发公司凭借自身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一举获得7.5万平方米绿化投标项目。

    苏艳霞恪守“市场是今天的饭碗,质量是明天的市场,信誉是最大的效益”的信条,战胜了温度、湿度、土壤特性等重重困难,成功培植了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紫杉幼苗,填补了国内尚无紫杉繁育基地的空白。

    目前,她创办的苏萌绿色开发公司已拥有可经营土地1100亩,种植四大类近千个名优特新品种,公司绿化面积累计达40万平方米,年产值400万元,年创效益80万元,成为集繁育、生产、推广、培训及园林建设于一体的规范化的园林绿化公司。

    富不忘本回报乡亲

    苏艳霞依靠科技致富后,把自己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无偿传授给乡亲,传授给慕名而来的外地农民。目前,全镇有2100户从事蔬菜和林果生产,红星村90%的农户建起果园和葡萄园,年收入达70万元。四站镇巨林村高金原来是个老贫困户,苏艳霞赊给他3000棵果苗,并帮助指导生产,使他一跃成为年获利3万元的富裕户。13年来,她为全市500户栽植果树农户和千余名菜农免费提供技术咨询,回复全国各地科技、信息咨询信21000多件,免费寄送科技资料和种苗合计人民币3万余元,提供食宿、免费直接培训达3000多人次,接待外地前来考察学习人员1万多人次。

    在1993年南方遭受特大洪水灾害时,苏艳霞向灾区人民捐款、捐苗木折合人民币7000余元。1994年为了发展我国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向希望工程捐款3万元。1998年特大洪水过后,为帮助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她在扩大生产规模、流动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向东发乡灾民捐款2000元。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苏艳霞没有忘记生她养她的黑土地,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民无私奉献出款款真情。

 
作者:    来源: 南方网     编辑: 张庆勇
 相 关 新 闻:
    专 题 推 荐
·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举报电话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报道
·贯彻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推动社会发展
·难忘2008
·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图片展
·从绥化走出的将军
·第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中国(兰西)亚麻文化旅游节
    图 片 新 闻
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
“春之声”民族音乐会
   绥 化 论 坛
更多>>
 
   绥化外宣品展示
新绥化欢迎您
     绥化似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璀璨明珠。
绥化自然情况
     绥化于1862年开发设镇。
工业前途似锦
     绥化市工业经济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