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创新放大规模效应——安达市劳务经济发展纪实(中)
http://suihua.dbw.cn   2004-07-27 11:40:33
 

    创新,安达市劳务经济做活了一篇篇效益文章。

    思路在创新中更具实效。安达市劳动力输出不再统计每年转移多少,而是算计还富余多少。倒着查,才能真正查出劳务经济还存在多大输出“死角”,变季节性输出为永久性输出。采取订单式培训输出模式,市场需要哪类人才就培训哪类农民工,什么类型农民工紧俏就培训什么类型人才。经过培训,农民工与劳务市场实现了有效对接,输出指数不断攀升。2002年9月,大庆太福集团急需一批圆织工,市里马上与其洽谈,拿到订单后对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39名农民工被录用。

    机制在创新中生成规模效应。培训基地建在哪?培训师资从何处来?芽安达市采取引进机制的方式做活了培训这篇大文章。去年下半年,通过政策吸引,讷河市投资者周喜龙前来创办了龙翔焊接技工学校,累计培训和正在培训农民工460多人,已有近200人被聘用。通过招商引资,由新世纪投资公司投资200万元建起市级培训基地,又引进青岛市高级技工学校师资,建起一个覆盖绥化市、辐射全省的高标准技术学校,开设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现代模具加工与设计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专门培训高级“蓝领”技术人才,可满足8000人培训需要,目前已开始招生。对全市18家社会办学单位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将培训重点转向农民工,并给予资金扶持。目前,这些办学单位招收的学员80%是农民工。精晶美容美发学校校长丛淑霞介绍说:“我校每年招收培训学员一二百人,多数是来自乡镇的年轻人,有的毕业后到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打工或自己开店,收入相当高。昌德镇的22岁青年周宪宇,经我校培训后在山东烟台一家美发店当师傅,每月收入1万元。”现在,安达市已建立了以人力资本运营总公司培训基地和新世纪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龙头、以乡镇培训机构为支撑、以社会力量办学单位为辅助的培训体系,人力资源品牌越做越大,越做越有名气。

    方式在创新中拓展了输出路径。与用工单位达成协议,定向培训,定向输出。去年11月,安达市与省安装工程公司签订为其定向培训电焊工协议,专门为该公司培训农民工,已有79人被该公司招录任用,有的中级技工每月薪金达到1800元。据统计,年初以来,安达市举办与用工单位签订协议的各类培训班59期,培训技能型农民工9130人,绝大多数实现稳定就业。昌德镇和卧里屯乡的瓦工是在村屯实战训练成的。这两个乡镇的一些村领导将农民工组织起来,在空敞地方平地起砌墙,几千块砖,和好黄泥,成手师傅担任四角放线,其他人在中间砌砖,垒到一层楼高扒倒重来,接连两三个月下来,都成瓦匠成手。昌德镇有57名农民工拿到了初级技术等级证书,到外地建筑工地打工都是大工,每月二三千元工资。卧里屯乡有300多名瓦工在大庆建筑市场打工,少的每天40元,多的每天六七十元。

    服务在创新中延伸触角,农民工利益得到实际保障。输得出,更要挣得回,安达市劳务经济追求效益最大化。凡是到安达市招用农民工,用工单位先预付一两个月工资作为风险抵押金,或用不动产作抵押,确保农民工利益不受侵害。中本镇人力资本运营公司每次组织农民工输出时,都与用工单位签订用工合同,并让用工单位用房照作抵押,解了后顾之忧。省安装工程公司为每个电焊工办了工资卡,邮到农民工家里,到日期由家里直接支取。

    创新,安达市劳务经济放大了规模效应。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站--绥化日报     编辑: 张庆勇
 相 关 新 闻:
    专 题 推 荐
·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举报电话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报道
·贯彻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推动社会发展
·难忘2008
·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图片展
·从绥化走出的将军
·第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中国(兰西)亚麻文化旅游节
    图 片 新 闻
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
“春之声”民族音乐会
   绥 化 论 坛
更多>>
 
   绥化外宣品展示
新绥化欢迎您
     绥化似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璀璨明珠。
绥化自然情况
     绥化于1862年开发设镇。
工业前途似锦
     绥化市工业经济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