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8日电 伸温暖关爱之手,为困难职工撑起一片蓝天。在我市第二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实施过程中,全市7766名党政领导干部,164名劳动模范,113名社会各界人士,与被确定帮扶的7800名下岗特困职工“牵手”,力争在今年帮助他们实现全部再就业。
我市第二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今年1月正式启动,共确定7800名下岗特困职工为帮扶对象。按照市委的要求,各地、各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使下岗失业的特困职工在就业、生活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帮助。各县(市)区、各部门本着部门和企业新增用工安置一批、新建企业用工安置一批、劳务输出安置一批、政府出资购买岗位安置一批等多种形式,共创造新增就业岗位6428个,安置特困职工再就业4152人。此外,还按照精神上扶志、生活上扶贫、能力上扶技、经济上扶业的要求,积极帮助特困职工开发再就业项目。今年以来,开发扶贫项目5033个,确定项目4804个,已经启动项目2841个。
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全市第二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市区联动首批就业启动仪式上,又有300名下岗失业特困职工分别与金鹏集团、七0七地质队、哈尔滨卷烟总厂绥化分厂、市第四粮库、秦家粮库、市环保局、中影建筑安装装潢公司、房产处正大建筑公司、威森服装公司签订了用工协议。市劳动就业局发布了近期市内外用工信息。
北林区、肇东市、安达市以及扶贫单位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再就业代表作了典型经验交流。
会上,市委副书记马烈讲话。他说,扶贫解困工作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深刻认识做好扶贫解困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真正从事关国计民生的全局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马烈要求,因人制宜,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制定帮扶计划。要针对困难职工致贫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和分类帮扶。对无劳动能力的采取救济式扶贫,通过民政等部门定期救济补助,保障基本生活;对具有脱贫能力的采取开发式扶贫,帮助研究致富项目。要进一步拓宽帮扶思路,通过精神上扶志、能力上扶技、经济上扶业、生活上扶贫等措施,积极引导帮扶的特困职工转变陈旧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帮扶干部和特困职工双方的共同努力,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省“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总工会副主席侯纯禄到会并讲话。
市领导胡世英、于莎燕、韩光耀、郑新英、骆岩生、王兴有出席会议。
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洪烈主持会议。
|